大道――写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确立60周年之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1-13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自《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一 
  当今世界,许多人在观察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少人在问:中国始终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的作用如何? 
  一些习惯于西方价值取向的人们,看惯了西方国家政党之间钩心斗角、相互攻讦的种种表现,总是把中国的政党与西方政党作简单的类比,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国各政党能够团结一致、亲密合作?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不是通过竞争而是以协商方式解决重大问题? 
  周恩来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作过科学解释:新中国政党体制的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是建立在共同理想、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政治协商的精髓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而顺利实现最后表决的关键在于决策前的充分协商和反复论证。既能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又能尊重少数人的要求和意见,可以避免片面性。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实现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成功之路、和谐之路,是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石。  
                                           二 
  一个国家实行怎样的政党制度,并不取决于任何政党和个人的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国情。 
中国政党制度经过多党制和国民党一党独裁制的两次否定,最终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四分五裂,社会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创建,揭开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序幕,逐渐形成了三个派系(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地主买办阶级)四大政党(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的格局。 
  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带领饱受封建专制之苦和满怀民族命运焦虑的有识之士,尝试移植西方国家实行的议会政治和多党制,结果水土不服,不出6年,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烟消云散。孙中山感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许多有识之士如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他们的经历和反省,为以后各民主党派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当年孙中山过此观潮而叹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英明地把民主比作大潮,并鼓励国人为之“呼啸着前进”。中国共产党在距此不远的南湖顺潮流而生,合是天意。 
  孙中山从十月革命的巨大胜利中受到极大鼓舞,毅然放弃了对西方的幻想,得出了“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的结论,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纲领,像一座灯塔,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放手发动群众的全新的革命策略,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必将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共产党和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夺取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大大加快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两次合作也没能实行两党政治。 
  正是在这一期间,全国范围内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一批以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统一的中国、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民主党派应运而生。这些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有着反帝、爱国、民主的政治要求,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大体一致,这就决定了这些民主党派必须寻求工农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支持,决定了这些民主党派从它们成立的时候起,就是作为共产党的合作者和同盟者出现的。 
  蒋介石顽固推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独裁统治,不仅把共产党称为非法的“逆党”,还疯狂迫害和打击民主人士,取缔民主党派。早在1943年,蒋介石炮制了《中国之命运》一书,鼓吹战后实行法西斯主义,继续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这使一切真心渴望中国走上富强独立之路的人愤怒了。 
  时隔两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主张废止国民党的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在全中国老百姓迫切企盼和平、民主的潮流中,无疑深得人心。 
  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分野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抗战以来的国共两党之争,并不仅仅是两种政治势力的单独较量,而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包括各民主党派的民主力量与蒋介石等顽固派势力之间的政治抗衡。 
  抗战胜利之后仅仅一年,华夏大地又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国民党军队挑起了更大的武装冲突。屠杀、监禁了无数的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和进步师生,镇压了无数次的罢工游行,查封了数不清的书刊报馆。人民群众渴望安定的愿望遭到挫伤,和平民主运动再度高涨,这使共产党同广大民主人士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的紧密关系进一步强化。 
  各民主党派成员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不少人是从国民党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历经风雨洗礼,付出血的代价,分清了谁是赤子谁是逆子,谁代表光明谁代表黑暗。 
  从同情、支持、靠拢共产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合作,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经受住了两场重大政治考验:第一场政治考验是拒绝参加伪国大,拒绝投入国民党怀抱,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和最可依赖的朋友,民主党派和进步势力只有站在共产党和人民一边,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是历史的必由之路。第二场政治考验是摒弃“第二条道路”,响应中共中央1948年4月30日发出的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核心内容的“五一口号”,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标志着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目睹了中国政党政治的种种斗争,亲身经历了种种努力、挑战与失败,付出了巨大代价,盛赞“五一口号”“是一个和平的、民主的号召”,“密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并真正明白了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应往哪里去。到1948年秋,各党派主要领导人、爱国工商界领袖、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代表,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到达解放区,与中共领导人共商国是。历史以不可抗拒的潮流朝着众望所归的方向奔涌。 
  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方案和蓝本酝酿成熟。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以天下为己任的各界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颁布后,各民主党派随即宣布以此为本党纲领,并加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表述。 
  千年封建专制的血脉从此被截住,举世瞩目的航程开始扬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创造的结果。  
                                         三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须实行民主政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源起于民主思想,扎根于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重要成果之一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在饱受封建专制奴役的国度里推而广之吗?历史给刚刚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其他革命力量,出了一张必须回答的考卷。 
  曾记否,正是在“五一口号”发布的这一天,南京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宪国大”在一片喧噪声中草草收场。一个政党围剿共产党、取缔民盟,迫使各民主党派领袖纷纷远避香港;一个政党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刻,登高一呼,主动邀集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组建民主联合政府,共同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两相对照,谁独裁?谁民主?不言自明! 
  共产党没有以打天下者自居,而是与其他各界、各党代表平等协商;共产党也没有自恃拥兵百万,把自己的主张强加给别人。在新政协会议筹备期间,沈钧儒先生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不以大党自居,在代表名额分配上和民革、民盟人数相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感慨万千:“这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遇见的民主政府,民主精神。” 
  关键时刻顺应民意的傅作义将军向共产党人直言不讳地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国民党20多年就垮台了,你们共产党人当然不会那么快就重蹈覆辙。但40年、50年以后,会不会呢?” 
类似的忠告,1946年在延安参观访问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也曾提醒过。毛泽东答:靠民主,靠人民群众。 
  毛泽东一直牢记着当年的承诺。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招待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的盛大宴会上,他频频举杯,谈笑风生,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们这一桌什么人都到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无党派人士、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工商界前清翰林陈叔老,还有妇女界廖夫人和华侨老人陈嘉庚、司徒美堂……”。寥寥数语,如叙家常。他形象地重申了共产党主张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不是某个党派的国家的一贯思想。 
  1949年9月,司徒美堂在香山同毛泽东畅谈。一席话后,司徒美堂感慨万分地说:“我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到北平来,心里有种想法,主要还是对共产党了解不深,以为共产党胜利了,现在要上台了,我们这些人是来给共产党‘抬轿子’的,捧共产党上台的。”毛泽东认真地说:“我们今后要长期一起共事,我们大家既是坐轿者,又都是抬轿者。每一个爱国志士仁人,都可以自己的特长,参加人民政府的工作,不但要做到尽职尽责,还要做到有职有权。” 
  这是新中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民主人土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郭沫若、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沈钧儒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隆基、章乃器、邵力子等9人担任政务委员。政务院的34位部、委主要负责人,有15位是非共产党人士。至于参加地方政权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是不胜枚举。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一格局,首先就表现在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对待这一格局采取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政策上。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认为多党合作只是两三年的事,毛泽东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反复强调,“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几个党好。不仅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真诚合作,呈现出团结、祥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字就是民主党派人士建议的。对于50年代初中国发生的事情,就是最敏感的社会学家也没有想到,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主党派人士,变成了中国土改运动的坚决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享有在宪法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之下,全国各民主党派组织得到空前发展。解放初八个民主党派人数不足1万人,到1957年突破10万人,7年多增长10倍以上。 
  国家政治生活空前活跃。凡是遇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一定要通过最高国务会议、双周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多种渠道,对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直言不讳地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认真、平等地协商讨论。 
  但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到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把已经发展成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党,武断地宣布为“它们过去和现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给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广大知识分子,又重新戴上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 
  十年浩劫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共产党人更是首当其冲。从全局看,共产党实行多党合作的诚意尽人皆知。民主党派人士一直也没有动摇过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信念。 
  各民主党派始终同共产党一道经受考验,一道前进,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经受住了和平时期最为严峻的考验。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扩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这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历史和现实的总结得来的,它向世人表明,在社会主义民主旗帜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一定会再度辉煌。  
                                          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坚持中推进,在借鉴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历史新时期的开端,它以改革开放为旗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复苏、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和政策动力。 
  历史造就了邓小平这位思想和理论的巨人,他的关于真理和道路的思索,同寻常百姓们不谋而合,突破了固有模式,制定了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方针政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邓小平对多党合作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制定了许多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不再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阶级联盟,而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前对民主党派性质和地位的看法,为多党合作其他方面的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提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不同于苏联等国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为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来思考和谋划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由此迈上了一段崭新的历程,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历史又一次展示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欢欣鼓舞,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高昂的热情,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再次逐步展示出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受西方各种政治思潮的影响,国内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示怀疑;诬蔑中国是共产党搞一党专政,要求取消共产党领导,主张实行两党制、多党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要不要坚持下去?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如何坚持下去?关系多党合作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作出系统回答,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继承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多党合作理论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措施。 
  1989年12月31日,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明确提出了“民主党派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明确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标志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步入了制度化建设的轨道。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的相互交流、借鉴,不同形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的相互影响、渗透,越来越广泛而深刻。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对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要求,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满了期待。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及其政治功能,势在必行。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沉着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多党合作的成功经验,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着眼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2002年12月,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踏雪逐一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对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提出的涉及办公条件等方面的14个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在党外人士中产生广泛影响,受到高度评价。自2002年11月至200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举行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共141次,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或参加的会议有36次,对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文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保持了各项方针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着力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概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准则,提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对民主党派性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进一步完善了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一步明确了民主监督的性质、内容、形式、渠道和机制等等,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发展。 
  举荐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职务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共产党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渠道。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中共中央便多次告诫全党上下,要尊重党外干部,同他们合作共事,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扶持之下,各民主党派组织日益健全,新鲜血液不断充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国党外各级人大代表18.7万名,党外各级政协委员37.8万名,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3.2万名,30个省区市政府有党外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 
  多党合作带来的生动局面,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供了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难得机遇。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到企业的微观行为;从崛起的沿海开发区,到迫切需要扶植的穷乡僻壤,无不融汇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真知灼见。人们钦佩他们的智慧与才华,赞叹他们虽遇百折而终生不悔的拳拳报国之心,更忘不了他们在科研、文教及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不可忽视乃至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这是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也使得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关系更加巩固、更加充实。 
  在2006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五大关系,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政党关系。 
  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多党合作这个政治格局必须稳定;中国的社会要和谐,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必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基础。 
  共同的政治目标,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政治实践中共同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  
                                        五 
  道,既是道理,又是道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同为伍、不协于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蕴含着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供基本政治保证的内在逻辑和深刻道理,又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发展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选择的同向发展、和谐共赢的唯一正确道路。 
  历史在节日里沉思,节日以它丰富的内涵沉思历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际,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确立60周年之际,人们情不自禁地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同样也怀念那些英勇献身的民主党派中的志士仁人。 
  为了绿野平畴的四季飘香,为了万紫千红的永不凋零,让我们继续沿着这条已被证明了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作者陈延武,中央统战部一局 《中国统一战线》2009年第9期)